俄乌一仗帮了美国测出中国的真实战争潜力结论让西方无法面对

来源:bob体肓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2-13 05:11:38 阅读: 1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进行,慢慢的变多地中国民用产品在战场上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也让外界看到了中国作为工业大国的真实底蕴与恐怖的战争潜力,这样一个结论无论是对于美国还是整个西方而言,显然都是他们不愿意直面的。

  根据社会化媒体上流传的最新视频,俄军士兵目前正在使用中国广东某公司制作的SA6型手持频谱分析仪,在战场环境下进行快速的射频环境分析,以探测附近是否有乌克兰军队的无人机行动。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介绍一下何为频谱分析仪。这一设备的主要用途是发现并测量一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是在电信、铁路、科研等领域存在广泛用途的专用设备。

  比较常见的就是在电信基站维修时,修东西的人会使用这类设备,检查电子元件是不是正常运作,并方便自己进行调试。

  由于可以测量几乎所有类型信号的特质,这类设备也大范围的应用于电子对抗、频谱监测等军事领域,但更多地是与专门的电子对抗设备配合使用,很少像俄军一样,让前线人员手持相关仪器。

  俄军现在这么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乌克兰战场上的无人机使用越发频繁,俄军一线部队需要时刻监控自己附近是否有无人机,但成本等问题,又让俄方无法在基层普及相关军用设备。

  从民用渠道采购一些频谱分析仪,让基层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潜在威胁,并且将发现的频率信息通知反无人机单位,在减少人员伤亡的同时,提升反无人机效率,无疑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俄方完全不需要过多的担心装备性价比与产量问题,在海外的采购信息平台上,俄军使用的这种频谱分析仪单台售价在190美元左右,大量购买的线美元。如果是在国内平台上,50台以上的批发价格为每台950人民币。

  因此,俄军非常有可能是让俄商务部等部门,打着“民用采购”的名义进口了一批频谱分析仪。这些设备甚至有可能不是从中国直接进口的,而是通过俄方在遭遇制裁后建立的第三国渠道购入的。

  手持频谱分析仪其实不是俄乌两军在此次战争之中,使用的第一款中国民用设备了。双方此前都采购了大量的中国产小型旋翼无人机与相关零部件,用于战场情报侦察,并改装出了一些可以投掷手榴弹等小型弹药的无人机,执行火力打击任务。

  根据外媒公布的数据,俄乌两军使用无人机中,中国大疆公司的产品占比一度在60%左右。

  厦门云轮智能公司生产的“云轮-5”更是被改成了察打一体无人机,用来执行轰炸任务。

  即便是在中国出台无人机出口禁令,管控向俄乌双方出口无人机与零部件后,两国仍旧可以通过一些第三方渠道购入相关设备。

  除了无人机,双方军队还大量使用了中国产的红外夜视仪等观测设备,且不光是直接用来进行单兵作战,一些中国产观测设备还被安装到了步战车等重装备上。

  此前,乌方曾经拆解过一台俄军BMD-4步战车的火控系统,在拆开后首先看到的便是中国高芯科技公司出口的制冷红外探测器,且这个探测器似乎不是最新型号,有很大的可能是俄方在开战前就购入的库存设备。

  此外,乌军普遍的使用了一款名为“克罗皮瓦”的作战控制管理系统APP。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乌军经常会将这款APP安装在一些价格相对低廉的平板电脑或者手机上,其中不少电脑和手机也是中国的民用产品。

  俄方则是将一款中国产的民用全地形车,投入到了一线战场,用来进行物资、伤员运输,甚至是突击、渗透作战。若不是乌军在战斗之中击毁了2辆车,进而对车辆的生产商——中国奥德斯工业公司发起制裁,我们恐怕还不知道,这款全地形车可以被当成民版“山猫”来用。

  俄乌战场上这种特殊情况,一方面说明了,即便是中国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坚持中立原则,不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正常经贸交流,仍旧让我国有了在事实上影响俄乌冲突进程的能力。

  另一方面,这样的一种情况的出现也给提了一个醒,那就是我们可能真的有必要进行一次“工业大摸底”,看看我国民企手中都有哪些产品能为所用,哪些武器研发项目可以军民合作了。

  毕竟,民企的生产能力也是一国战争潜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如何在需要的时候,利用民企现有的生产线转产军用设备,是任何一个拥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国家都一定要考虑的问题。只有提前摸清情况,我们才能够在需要时合理的安排转产。这一点也是我国军民融合战略的一个现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