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中间件POD:开放安全的Web3数据协作平台

来源:bob体肓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3-12-26 07:36:48

...

  过去两年,整个加密生态迎来跨越式发展。不过,各方的注意力多集中在底层公链以及业务层应用,对于连接前后两端的中间件关注度相对较弱。

  如今,随着 DeFi、元宇宙、NFT、GameFi 以及整个加密市场的崛起,对于数据的处理、存储、传输的请求慢慢的升高,对于中间件的需求和关注度也随之上升。

  近期,Odaily星球日报注意到一个名为 POD (Public Onchain Database)的中间件协议。POD 是跨区块链网络构建的链上数据中间件,主要是通过提供定制的元数据管理解决方案为研发人员和项目服务,作为 Metaverse 中的可搜索数据库。POD 也是首个针对元数据(metadata)特点设计的 Web3 数据协作平台,其愿景是推动元数据协作共识的建立。

  随着新一轮元宇宙热潮兴起,主打数据处理的中间件协议开始爆发式呈现。在白热化竞争中,POD 究竟走到哪一步?

  谈到底层公链和应用,加密市场绝大多数用户都不会陌生,但对中间件却知之甚少。

  在传统开发中,一个操作系统,通常会分为底层、中间层、业务层。底层是架构(可以类比公链),也是数据通讯的基础,中间层则涉及了为上下层做连接、双向服务的服务部分,最上层也就是业务层(包括 Uniswap 在内的各类 Dapp)。

  从功能来看,中间件服务为开发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操作,使他们不需要对常用的模块进行反复开发工作,并且他们也能够正常的使用这些运营商提供的服务。

  具体到加密市场,中间件协议使得开发者无需耗费精力学习公链的底层逻辑和知识,甚至不有必要了解区块链的技术也可以开发应用,从而大幅度的降低访问区块链的门槛。特别是跨链中间件协议,能够最终靠统一的 API,在可视化界面实现部署智能合约,这也形成了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封装和认知折叠。

  长久以来,中间件协议赛道长期处在缺位状态,其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加密开发者多以区块链原生研发人员为主,对中间件市场需求小;二是相较于更容易短时间获取流量变现的应用,中间件市场规模及预期比较小且没再次出现爆款,各方热衷程度并不高,资本估值较低。

  随着元宇宙、GameFi、NFT 成为出圈的热点,各类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数据处理、存储、传输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于中间件的刚需慢慢的升高。资本闻风而动,包括红杉资本、a16z、Alameda Research、Animoca Brands 等在内的一众顶级投资机构,也在 Web3 中间件领域加大布局,势必推动其成为未来几年市场最大的风口之一。

  作为数据协作中间件赛道的新秀, POD(Public Onchain Database)于近期真正开始启动,并迅速获得市场关注。作为首个全面的元数据数据库,从协作工具到机器人和自动化,POD 正在为元宇宙和 Web3 用户创建一个丰富的数据生态系统。

  过去一年,元宇宙概念火爆全球。Facebook 更名为 Meta,将重点转移至元宇宙空间;微软将元宇宙作为战略规划;腾讯公司持续研发开放世界类游戏;字节跳动高价收购 VR 厂商 Pico,投资上线元宇宙游戏「重启世界」;加密市场链游代表 Axie Infinity,攻占了东南亚市场,引爆链游元宇宙热潮。

  链上数据散落在不同网络的智能合约中,合约还不可能从一个单一的共同数据环境中获得所有数据;要访问某些数据元素,系统必须直接与存储它的合约建立点对点通信。

  由于非关系型存储,很难追踪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或将实体与它们的元数据联系起来。因此,对链上元数据进行分类并使之合理化是一个挑战。

  每个网络或应用程序在传输数据的方式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它的 API、数据编码方法和访问控制可能与其他的不兼容。因此,数据管理和使用的过程还没有自动化。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一定要经过预处理,才能协同工作。

  这些挑战造成的最严重的问题是,数据处理、存储、传输都以一种极为低效的方式运行着。长此以往,加密元宇宙发展受到掣肘,无法与中心化元宇宙平台竞争抗衡。

  为了让元宇宙规模化和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发挥作用,需要一个可靠的第三方数据协作平台,POD 应运而生。POD 是一个用于数据协作的、建立在多个区块链网络上 Web3 链上数据中间件,旨在创建一个安全和让人信服的第三方数据协作平台,可以让研发人员、构建者和用户在单一界面中管理所有元宇宙数据时更轻松地处理元数据,建立更丰富的数据生态系统。

  所谓「元数据」(metadata)即提供链上实体信息的数据。在区块链世界中,用户、资产等都由链上实体来代表,能够最终靠其地址或资产 ID 来识别特定存在,比如一个 NFT 或一个合约,提供有关这些实体信息的数据是它们的元数据。

  在 POD 看来,元宇宙中的数据消费者不但可以包括人类,还可以包括程序、智能合约和物理机器(例如售票机)。为了确认和保证流畅的数据协作体验,元数据应该是结构化的和相关的,因此它们易于被人和软件搜索和使用。

  基于上述思路,POD 设计一种创新的方法来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链上元数据,具体从三方面着手:基于实体的元数据存储、元数据类型定义、跨平台的数据一致性。

  (一)基于实体的元数据存储。在 POD 中,所有元数据都必须与链上实体相关联,POD 带来了数据绑定和分发的新方法。标签作为元数据的载体,用于实现数据与实体之间不可转移的绑定关系。即用户只需要验证实体是否有标签,然后就可以从标签中读取需要的数据,这将方便实体数据的验证和获取。

  此外,在 POD 中,元数据可以是值或逻辑的形式。值是确定的,如标签、证书、描述等;逻辑是指能够准确的通过给定条件获取值或存储值的编程逻辑。例如,按照每个用户状态计算实时信誉分数的算法;或带有用于 NFT 组件的彩票脚本的 NFT。

  (二)元数据类型定义。元数据类型包括关于如何存储某种类型的元数据元素的规则集以及对这种元数据的描述。它在汇集来自各种来源的数据并构建它们以支持所需的业务逻辑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也可以认为是数据的索引,方便用户查找数据、验证数据、使用数据和管理数据。POD 的元数据类型主要从物种、属性、关系三个方面定义链上实体和存储元数据。举个例子,通过 POD,用户都能够很方便地实现对链上实体或概念在链上的定义和分类。物种可以被任何人验证、重复使用,并能根据用户定义的条件进行编辑和管理。

  (三)跨平台的数据一致性。POD 数据库由部署在不同区块链网络上的一系列合约组成。这样的设计在底层保证了一致的数据定义和统一的数据结构,使得各个网络内的数据可以达到一致性。同时,这些合约通过 POD-Bridge 链接在一起,因此可以将一种元数据类型应用于来自不同链的数据。这样,将实现跨网络的数据一致性,这是用户使用 POD 提供的工具链处理 UGC(用户生成内容)级别元数据的前提。

  因此,通过 POD,可以让所有用户在对同一实体或概念具有相同理解的情况下,轻松查看同一数据类别并进行协作。换句话说,POD 为加密社区提供了一个抽象层,允许任何人在抽象层上定义抽象和协作。

  目前整个 Web3 中间件赛道开始逐渐爆发,涌现出大量的新兴项目,例如 Arweave、Storj、Swarm 等。与这些竞品相比,POD 具有六大优势,总结如下:

  可搜索:用户或智能合约可以在 POD 上存储和查询数据,可以在 POD 上对数据进行分类和索引,以实现潜在的协作可能性。

  可定义:区块链上的所有对象都可以通过 POD 进行统一的分类和描述,POD 可以提供全网级别的类定义和属性类型定义能力。

  可定制:用户定义某种类型的数据时,数据集所有者可以自定义数据管理规则,并要求 POD 提供定制的数据服务解决方案。

  可管理:POD 将提供各种链工具,如 UGC 工具和标签数据库系统,以支持各种 DApp 或智能合约(如 GameFi、SocialFi、NFTFi 和 DeFi)中的元数据管理。

  统一性:POD 成为统一的输入输出端口,突破不同应用之间的壁垒,建立元数据标准化、产业化、细分化。

  灵活性:POD 上元数据的灵活管理方法将定义和绑定跨 Web3 的实体、NFT 和属性值之间的关系。

  未来,POD 计划在今年一季度推出可组合的 NFT 协议以及 POD DApp;二季度支持多链工具箱;三季度启动数据桥;四季度进行 POD 生态建设。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将各方聚集在一起,建立协作对话,激励去中心化社区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达成一致的数据协作标准。该标准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主要实体类、常用元数据类型、不同用途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传输接口设计等。一方面,用户可以利用该标准无缝处理来自任何网络的数据。另一方面,他们仍然能够准确的通过自己的业务和需求自由调整标准做法。”对于未来,POD 有着清晰的规划。

  随着加密业务场景的细分和分布式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中间件以及底层公链将持续涌现。对于 POD 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POD 的成长。

  更多优秀品质的内容请点击「Odaily星球日报」官网进行阅读: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