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操作与实践

来源:bob体肓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2-13 05:12:48

...

  第二届新视听媒体融合创新创意大赛以“创意点亮梦想 融合开创未来”为主题,赛程从9月持续到12月,分为启动、初赛、复赛、结果发布四个阶段,共设置“媒体融合技术创新”“媒体融合内容创新”“媒体融合模式创新”三个赛道,旨在发挥资源优势,快速推进媒体融合的技术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大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指导,北京市委宣传部、光明日报社、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主办。

  这些海量的数据更像是无穷的宝藏,等待人的挖掘。“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更是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各方产业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就包括新闻业。

  将数据运用于新闻叙事,数据驱动下的“数据新闻”正是迎合了大数据时代大众对于新闻生产的期待。

  1831年,霍乱席卷英国。这种疾病致死率高,造成大量死亡。当时英国流行的观点是霍乱是通过污浊的空气传播的。

  直到1854年,英国医生John Snow通过数据可视化,才发现了霍乱真正的传播途径。他将某住宅区内死亡病例的住址描绘在一张地图中,发现距离住宅区内的一个水泵越近,死亡事件数量就越多。因此他提出,霍乱是通过受污染的饮用水来传播的。水泵的摇手把最后被拿走。

  John Snow的霍乱地图代表着,在“数据新闻”这个概念出来以前,已经有人尝试通过数据来解答分析问题,甚至还可以借此推动社会的公共议题。

  数据(data),实际上不单纯指的是“数字”,文本、图像等信息也属于数据的一部分。但早年的数据新闻,更多集中在“数字”的呈现,其后慢慢发展成为图表新闻。英国媒体《卫报》于2009年推出数据新闻博客(data blog)。其后,《》、BBC、路透社等多家国际知名新闻媒体,也陆续推出数据新闻产品,并且组建自己的数据新闻团队。

  而在201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数据新闻进一步展现出自己的魅力。多家媒体通过对社会化媒体上评论数据的分析,进行选举结果的实时预测报道。

  在国内,近些年不少媒体机构及门户网站也设立了自己的数据新闻报道团队。除了澎湃新闻的“美数课”栏目,还有如网易的“网易数读”、第一财经的“DT财经”、搜狐新闻的“四象工作室”、新华网的数据新闻栏目、财新网的“数字说”栏目、CGTN的数据新闻栏目等等。另有不少高校也开设了数据新闻相关公众号,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RUC新闻坊”。不同平台栏目的定位会略有不一样,但总体而言都是基于数据叙事。数据新闻业态百花齐放。

  通常的操作的过程归纳如下:第一步,内容生产者拿到若干数据,这一些数据通常情况是凌乱,需要被整理整合的。通过对数据来进行整理梳理,形成结构化的数据格式。第二步,对结构化的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错综复杂的关系,得出有价值的数据结论,挖掘独特的新闻点。第三步,基于上述数据结论进行视觉化的可视化叙事。总而言之,数据新闻的亮点更侧重于,从数据分析得到的独特结论,以及最终可视化的呈现。

  因此,一个数据新闻的立项思路,可以稍微笼统地概括为数据分析驱动或数据可视化驱动。前者意味着透过重重数据,成功挖掘到了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后者意味着基于可视化的视觉元素,实现了叙事上的信息增量。

  具体来说,以澎湃新闻“美数课”栏目的作品为例,发表于2018年的H5《转角遇到爱》就更偏向于一个数据分析驱动新闻。在这一个项目中,编辑记者收集并分析了874份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的相亲贴,并得出了相关的数据结论,回答了“都是谁在相亲角相亲”等若干问题,并最终基于这些结论进行逐一呈现。

  而发表于2020年的H5《百万逝者:新冠何以成为全世界悲剧》,则更多偏向于数据可视化驱动的数据新闻项目。2020年9月29日,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突破了一百万。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世界上平均每天约有 3800 人因为新冠肺炎而去世,比很多我们熟悉的疾病都要致命。产品以交互的形式,向大家呈现这场全球悲剧。在项目中,新冠疫情死亡人数数据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机构,并非由记者一手收集整理,团队更多做的是视觉的呈现。

  现如今,AI、VR、AR等新型技术的出现,也为数据新闻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发布于2021年2月的一篇名为“Why Opening Windows Is a Key to Reopening Schools”的报道中,团队就采用AR技术使读者沉浸式地感受病毒是如何在密闭空间迅速传播的,从而呼吁公众应勤开窗通风。

  而在澎湃新闻“美数课”栏目的日常操作中,AI也被运用在稿件的创作中。一方面,栏目发布多篇关于AI的日常稿件,例如在重庆山火事件中,AI绘画的虚假照片在网络上流传,澎湃新闻记者就通过AI生成多张假照片,和真实照片放在一起,让读者进行判断真假,发现真假难辨。

  此外,基于多款AI标题打分工具,澎湃新闻记者借此观察什么样的标题更容易有传播的可能性,从而探讨“标题党”的存在。另一方面,在日常稿件的操作中,团队中的设计师也会考虑将AI绘画融入海报的制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2012年12月,《》发布了一篇融媒体作品《雪崩(Snow Fall)》,主要介绍了当年2月3名滑雪爱好者于华盛顿州卡斯凯德山区因雪崩不幸逝世的故事。项目将文字、影像、动画、视频等元素有机地结合,沉浸式的报道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这在当时开创了新闻报道叙事的一种新思路。作品于次年荣获普利策新闻奖。

  英国《卫报》总编辑艾伦·拉斯布里杰说:“数据,不仅是信息时代的新产物,也是数字工业、金融业和商业革命的核心。”

  现如今,我们正真看到数据新闻被运用在各种各样的形式的报道中:突发报道、深度调查、主题策划。国内外各大新闻奖的评选也尤其偏爱数据新闻产品。数据,正在为新闻赋能。

  新视听媒体融合创新创意大赛于2021年创办,以充分激发融媒机构内容创意、深度挖掘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公司技术资源优势、发现和培养全媒体人才为目标,通过多角度的赛道设置,广泛面向媒体和传播机构、科技和文化企业、大专院校与科研机构的优秀人才,全力推动媒体融合的技术、内容、模式创新,已成为具有全国示范引领意义的媒体融合交流合作平台。

  登录光明网首页,点击第二届新视听媒体融合创新创意大赛官网,浏览了解大赛详细信息。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做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